方舟之爱 作者 珍茗公司 沈筱研

2016-03-21


   方舟之爱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&n bsp;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珍茗公司   沈筱研

如果问您一个总题,爱别人幸福还是别人爱自己幸福?悄悄的问问自己,听 听心里最真实的回答。

我的答案是:在几个前我认为别人爱我更幸福。但是当我在方舟亲身 经历了一件事后,我改变了想法…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&n bsp;           让爱导航

远山中的学校--------爱的奇迹

那是在2006年圣诞节来临前夕,董事长 张慰平先生倡导发起“云南方舟集团爱心捐助活动”,弘扬“博爱”这一企业 文化精神,发动全体员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山区那些无钱生活、无钱治病、无钱上学的人们 。

董事长委派集团旗下昆明珍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幸世鹏先生,代表集团公司亲自深 入贫困山村,了解走访,非常有幸我有机会参加到项目中,一起感受今生最打动我的经历。

经过崎岖的山路,越野车被山上路边的荆棘刮出刺耳的声音,来到禄劝的大山深处,见到一个叫 “干龙潭”的村庄,村庄有50多户人家,从村庄到通车的公路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,来之 前我已了解,村民没有主要的经济来源,生活来源是种菜、玉米、小麦,平均每个家庭年现金收入不 足1000元。我心里想:在这贫困的小山村我会有什么样的见闻。

车一进村,就有几个村民围 过来,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,一个近60岁的才能太太笑容特别可亲,咧开没有牙的嘴深深的笑,是一 种从心底发出的笑,这笑感染着我。我问她:“为什么这人小山村叫‘干龙潭’? ”,她说:“村后小山上有一眼泉,每到冬春季就干涸,所以叫”干龙潭。 ”

跟随村长我们一行人穿过村里低矮破旧的土基屋舍,来到村里最好的建筑前,一幢 白色的四层楼砖房,这是村长的骄傲,也是整个村庄的骄傲。这是当地的小学解散多年后,在社会各 界和临近的村民捐助下,村民又盖起了一所教会学校,让那些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孩子走进了课堂,学 生的年龄最小的12岁,最大的17岁。这些学生来自安宁、禄丰、武定、富民等偏远高寒山区,家境非 常贫寒,每年学费仅以一筐玉米或土豆代替。

在学校里我们呼到了朗朗的读书声,孩子们普 通话说得非常标准,一定有很好的老师才会有这样的成绩,因为这里的孩子很多是苗族。透过明亮的 窗,看到两个年青的女老师,年龄也就在23、4岁的样子。

听村长说,这两个女孩放弃城市 丰富生活的诱惑,来到这偏远的山区,一个叫魏小丽,85年生,英语专业,山西人;另一个叫陈小燕 ,85年生,计算机专业,浙江人。2人从学校毕业后,于2006年9月离开家乡不远千里到该小学任教, 不拿学校1分工资,刚到学校时,没有床,她们就打地铺和学生同吃同住,当我问到:“在这里 生活条件这么差,苦不苦。”她们轻轻一笑:“这里的学生和村民比我们更苦。”她 们的笑久久的留在我心底,时值今日还历久弥新。

学校现分成2个班,1-4年级1个班,5-6年 级一个班,开设语文、数学、思想品德、音乐、英语等课程,学校男生没有床,只能垫一个薄薄的棉 絮,睡在冰冷的地板上,女生没有宿舍,借住在老乡家中,学生们生活条件很艰苦。在教学方面因为 教材紧缺,2、3个孩子只能共用一本旧教科书,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,能上学对他们来说已让 他们很满足。

学校不收1分钱,每月学校购买柴米油盐,维持正常教学,仅为800元,主要靠 当地村收捐赠,现在捐赠已所剩无几,很多时候,学生吃的菜是由当地村民从自家地里你一把白菜, 我一把苦菜捐赠给孩子们的,学校艰难的维持着。虽然条件很艰苦,但学生在这里学习到文化知识, 知礼节、懂礼貌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善良的村民还捐出一小片菜地,让学生们有了劳作的地方, 种出菜解决部分生活问题。

临走时, 我问龙校长“这个学校没有得到当地政府一分钱 的扶持,情况这么艰难,你们为什么还要一直坚持?”龙校长说:“如果不办这学校,又会 产生新的一代文盲,孩子会走上邪路,我们不忍心这样对我们的孩子,学校有困难,但只要我们大家 都有爱心,关心这些孩子,学校一定能办下去、能办好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&n bsp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& nbsp; 被病痛侵扰的村民     

2006年11月 26日,我们一行人来到双哨李强芬家,一家人正要吃午饭,一盆洋芋放在一个小凳子上,就是这家人 的午饭,夫妻二人走路都有残疾,一问才知,男的在三年前因劳作过度,髋关节和大腿骨之间的关节 损坏、嵌套,无法正常行走,无钱医治落下残疾,从此李强芬一个人背起家中生活重担,不幸的是去 年李强芬上山背柴,不慎摔断了腿,因无钱医治,在小诊所随便包扎了一下,骨头没接好,落下残疾 。看着二人仍然住在1988年盖起的土基房子里,家中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件,身上衣服虽然干净但已旧 得破了洞,心中不禁为二人今后的生活担扰,没有劳动能力,没有生活来源,无钱治病,何堪!

下午来到干沟的另两个村民家,看了他们二人的境况更加心酸,何道琼在结婚一年多后,年仅26岁 时,被牛车碾坏脊椎,瘫痪至今20年,瘫痪那年大女儿还不到1岁,这么多年来全靠丈夫关明仙一个人 支撑着家庭,靠种地种菜得到的微薄收入抚养两个孩子,供两个孩子在外上学,关明仙40出头但头已 近全白,一家人生活窘迫。

其家中堂屋一进去几乎没有什么摆设,何道琼说:“多年 来一个人睡在床上,不知道白天还是黑夜”。其两条腿已萎缩得很细很细,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 过对生活的渴望。

徐树仙,3年前因肿瘤压迫脊椎神经,手术后一直不能站立行走,丈夫栗 宝庆用木头和两根铁杆为她搭了一个简易康复治疗架,让她每天扶着支架锻炼行走,徐树仙能够走路 成了这个大家庭最大的心愿,现在一直在偿还手术时欠下的医疗费,日子过得很艰难。

此行 ,振撼了我的内心。到时了贫困的山区让我们知道了还有很多人要温饱线上挣扎,这里的人虽然穷苦 但是很善良,有热心捐助的村民,有不远千里来支教的女教师,有长期献身化益事业的义工们,他们 以助人为乐,心情平静快乐。

这里的人虽然文化不高,但是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,关爱对下 一代的成长,用一颗父母心爱护着山区的孩子们,尽最大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学习环境,使山区的 孩子不再愚昧下去,能有一个好的将来。

还有那三个不幸有家庭,虽然生活状况看了令人心 酸,但得知我们要来,都换上最好的衣服,整个交流过程是没有流露出苦楚的样子,反而感谢我们能 去看望他们,表情平静,心情喜乐。他们也许在身体上是不幸的,但是他们家庭和睦、夫妻同甘共苦 ,质朴的村民经常去看望和关心他们,让我们看到他们在面对伤痛和不幸时的坚韧和包容。

这些都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同胞们,也许我们的力量很微弱,但只要我们能够伸出手去帮助他 们,能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,能够受到教育,能够早日走出病痛,不论个人力量大小,积沙杨海,有 一颗爱人的心,会让自己平安快乐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&n bsp;      用爱抚慰伤痛

我们将一路见闻和 采集的照片做成展板,在集团下属各单位巡讲,照片上徐树仙家那个渴望上学的小女孩一双清澈的眼 睛,还有村民们低矮破败的土基房,餐桌上的土豆饭,还有才学步孩子在11月份的冷天,光着脚在地 上蹒跚学步的小小身影,让方舟许多的员工动容,我们自己也是心潮澎湃,不能平静。

董事 长张慰平先生和董事长助理张恩博先生带头捐款,全体员工踊跃捐款,一幅幅由方舟人排队捐款的感 人场面涌现,方舟的员工也许并不富裕,但是他们有一颗仁爱的心,这颗心能温暖很多人的冬天。

5元、10元、100元、500元、1000元,一件衣服、一箱书、一个玩具,不论数目多少,那颗 爱心捧在手里是那样的温暖。还有员工专门连夜为山区的小孩织了一套漂亮的小毛衣,那簇新有小毛 衣拿在手上,有一种温度。

在圣诞前夕第一笔善款(26953.5元)和第一批善资(3076件, 其中有衣物、被褥、学习用品、玩具等)移交至“爱心项目小组”,准备送至云南省内83 个像“干龙潭”一样贫困的山村。每一件物品我们都贴上一个“方舟之爱”标 志,这不仅仅是捐助物资,这更是方舟人送给山区同胞们的礼物,用心准备,真诚祝福。

圣 诞节方舟集团组织员工庆典活动,在方舟大酒店在堂前的空地上,我们公示捐助名单并再次组织募捐 ,在冷冷的12月底,我带着一群才加入方舟的大学毕业生,站在风中,从早上9:00一直到晚上9:00 ,心里一直很热,不觉得冷也不觉得累,一种因能帮助别人而产生的快东在心里流淌。

很多 来宾将善款放入捐助箱中,我们为他们别上一颗“博爱”的红色心型徽章,有的小孩1元2 元也捐助,还有很多员工再次捐助。

时值今日,还有方舟员工陆续捐助的物品存放在 “项目小组”办公室。这就是在集团“博爱”精神感召下善良、宽厚、团结的 方舟员工,这不仅是钱物的问题,这是一种精神,一种方舟独有的精神。

我相信,很多员工 都会羡慕我能加入方舟集团“爱心项目”之中,我也为此深感自豪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&n bsp;          又见 干龙潭

自从去年11月份去了干龙潭,认识了那些村民,那些孩子,就很想再去看 看,方舟集团全体员工,在董事长的带领下排队募捐的场景还在眼前挥散不去,现在带着方舟人新春 的祝福、和方舟人的礼物,我和集团下属各分公司员工代表又来到了大山深处,重逢了这个静谧的小 村庄。

又来到通往干龙潭的路口,我以为会记不清楚了,但一到路口,一眼就认出来,象有 人在招唤着,车进入崎岖蜿蜒的盘山路,越野车走得都有点困难,后面拉物资的货车,几乎走走停停 ,对面悠闲的老牛一点也不懂得让路,放牛的青年脸上笑着,远处的山中一座小村庄在黄灰中隐隐出 现,又见干龙潭,不禁加快了车速。

离村口还有2公里,就看见老小村民穿着苗族的花裙在 村口,等侯我们的到来。一下车,一张张笑脸让人感觉到阔别很久的家,在城里人们见面递上是名片 ,名片上有自己的姓名、通讯地址,都是为了便于联系,在这,只要一张敦厚的笑脸就可以了,即使 不认识,也会上来和你握握手,刀会唱歌分享。

学校放假了,学生都不在,便我们带来的高 低床和被?,能让孩子们不用再睡在地上,这想法,让我心情舒郎,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,幸世鹏总 经理和龙校长及员工代表,方黍酒店的杨春保和茨坝矿山机械厂的,一起动手拼装高低床,村民孩子 们围在旁边,阳光和煦,心情更阳光。

村民很多都信基小督教,我们去的那一天,村民在村 庄的教堂里做礼拜,为了让大家安心的做礼拜,专门有一个高高的男孩背着手风琴带着小孩子们唱歌 ,因为是茵族,歌喉特别好,声音清亮,蜿转动听。

主持礼拜的长老,是一个脸色黑里透红 的中年男子,脸上的皱纹都显出在笑的痕迹,唱诗班歌罢,龙校长才邀请幸总上台讲话,幸总向大家 讲了捐款的组织过程,介绍了员工代表付兆东,并祝大家春节快东,龙校长上台送上一面锦旗“ 爱心奉献民族教育”,我们做的事很小,比起管些长年为大家做事不计回报的人来说,没有什么 。

在大家的掌声中,长老让我也讲两句,我心头一下子涌起很多感受,无从用语言说明,我 喜欢这里与世无争的纯朴,喜欢这里待我们如朋友的人们,喜欢这里的阳光,和村口的柿子树,还有 停在柿子树上休憩的大公鸡,我只说:谢谢大家,让我们有机会帮助大家!在心里我对自己说:帮助 心存感激,心有希望的人,是一种福份,在物质上我们帮助了他们,但在精神上我们却是平等的、互 相启迪。

我看到后排座位上,站着一个4、5岁的小姑娘,在写字板上写着什么,我五给他们 照像,们们追着我,要抬起像机悄悄照下她的样子,这时,好几个小孩围了上来,都要求照像,我一 一给他们照像,他们追着我,要看“小机器”里的自己,孩子的母亲羞涩的要求我:能不 能把像片寄给他们,孩子还没有照过像。我想我会的。

又到了告别的时侯,村民们站在路口 ,挥手道别,如诉的歌声送我们的车辆出村,到了山的高处,还看见他们并没有散去,歌声还远远的 随风飘进耳中。

那些学生的学费、书籍、生活费还没到位,村民的生活还是很贫困。但是帮 助快乐的人是一件更加快乐的事,我们还会为了改善孩子的教育问题,生活问题而努力,希望有更多 的人帮助他们。

这些质朴的村民,生活是艰苦的,生活有不幸,但是他们坚强面对生活的勇 气,对未来美好的憧憬,和真诚的笑容,更激起人想帮助们们的想法,更坚定了一种信念:今天对他 们点滴的帮助,都有助于帮助一个贫困的村庄彻底走出贫困。一个重教育,会互助的村庄,离这一天 会遥无期限吗?只要我们尽一点力,就会改观!

在方舟的此次经历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,这 是我在学校和以前的生活中没有学到的,那就是:去爱别人,这会让自己更快乐!爱家人、朋友是小 爱,而无私的爱别人,爱更多的人才是一种大爱。

我在方舟感受了方舟之爱,这种感受将影 响我一生!

正因为方舟集团这种“博爱”的企业文化,才造就了这个友爱、团结 的团队-----方舟集团,全体方舟人因爱形成合力,又推动了企业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