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----- 让我感动
茨坝矿机厂 计划部 郭继红
认识她是我来茨坝矿山机 械厂工作的第二个星期,当时我在人事部做文员,下发公司的各类管理文收自然是份内工作。第一次 走进咱们厂的生产科,里面的人各忙碌着,对我这个外来者丝毫没有反应,我和其中一位女士打了个 招呼,将文件递给她签收-------她表情严肃、但什么话也说签完便继续忙她的活。这次我知道了她的 名字,一个很男性化的名字。
第二次接触她,是需要到生产科借调几名装卸工搬动开会用的 桌椅,再次走进生产科,他(她)们比上次更忙、电话接了又响、响了又接,我只好站在一旁等等。 见终于有了空插,我忙迎上去把调用装卸工人的事和她说了一遍,她面无表情的告诉我:“这事 待会儿处理的,但现在一行,有产品等着要装车、人手不够,”我想再和她强调一下时间的紧迫 性,但她已经又在接听电话了……
离会议前20多分钟,她已经安排装卸工人帮 我们搞定了桌椅板凳的事宜,由此我对她是尊敬,但更多的还是有点怕,必竟她的表情太严肃了,我想今 后还是少去生产科吧!
往后的工作里,接触多了、有了一点了解之后就没有从前那么怕她了, 只是仍觉得生产一线的领导那么严肃而档可亲近的。
年月底,我调到了生产科工作,这也是 我生平第一次不小的挑战-------我学的是纯文科的管理专业,对机械领域从未涉足,简直一窍不通, 到了生产科以后,她和其他几位同事都很热情,只要我有问题,她(他)们都会耐心教我,但由于我 的确是一个门外汉------所谓“隔行如隔山”,我学起来还是很吃力。为此我开始怀疑自 己,几乎每晚都会失眠,我想,要是3个月后一点长进都没有我就只有自动走人了,免得在此碍手碍脚 的。
每天看着拉里的同事忙得要死,而我却只能做些文员的事,生产事宜上帮不了任何忙, 真的很闷。我把这些情绪告诉了她,她让我不要悲观!-------困为她也是从一个门外汉走到今天的, 她告诉我当时矿机厂由建筑芊业刚转向机械加工时,她什么都不懂:不会看图纸,甚至连26个英文字 母都学了很长时间才学会,她这一鼓励让我多少有了一点坚持下来的信心。
她让我将车间的 图纸按产品类别一套一套收扰,按图号及其顺序进行整理,之后根据生产计划需求再下发到车间。当 时,看见那一打一打的被机油染得黑乎乎的图纸,我头都大了,因为没有学过机械制造专业知识,所 以对零件、部件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。哪去儿是哪儿都分不清楚;她就耐心地教我,如何通过产 品“总图”不看分部图及零件图;理完图纸她又带我到车间去看实物。在我可以分清楚总 图、部件图、零件图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基本的识图之后,她开始教我作生产计划。我很笨也很慢---- 老怕出错,一个小部件的计划下完了,我通常会很不放心看上二三遍才递给她审核,对此,她从没指 责过我,就算在她最忙的时侯,只要有不懂的问题去问她,她总是面带微笑地指点我、不耐其烦地教 我。
她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“你们的水灾问比我高,只要用心学、相信再难的东 西你也能学会,”这句话让我很难过也很幸福-------难琮的是我不知道能否在预期的时间里学 会她所教给我的东西睛,是否让她大失所望;幸福的是,我看到了她对我的信任!由那一刻起,我决 心不管再难、再苦也要一无反顾地学下去并尽力做好她交待的每一件事。------或许我可以为自己的 笨找出许多个借口,但却不能辜负她的一片苦心!
打那时起,我才算是真正去了解她这个人 !
在同事眼里,她就是名符其实的工作狂-------为了搞好生产调度工作,她时常奔走于两 个车间,我还记得2006年从年头到年终她常穿的那3双皮鞋,皆已被车间地面的铁屑残渣磨得十分难看 、破旧;有时看着她疲惫的样子,真想不通是什么让她那么执着,而又是什么让她的工作始终兢兢业 业、踏踏实实?
后来,相处的日子多了,她也时不时地将她的一些经历讲给我们听-----原 来她的经历比我们所知道的要复杂得多:在她还只有6岁时,就遭遇家庭变故,为能减轻一点点经济负 担,她便开始跟母亲学着缝制鞋垫拿到集市上卖;在她读小学三、四年级期间,也是为了挣钱,每逢 龙头街或是附近村镇赶集的日子,她就向老师请假到集市上卖她家的腌咸菜、酸萝卜等。同学们知道 后给她起了个不雅的外号,为此她还打了喊绰号的那名男同学------那么小的孩子会缝制生活用品、 会做简单的小买卖,这让我很吃惊,甚至不敢相信,但事实就是事实!
由于家境不好,下面 还有弟妹,所以她连小学都没读完就辍学了。为了能挣一些微薄的收入来补贴家用,她干过许多同龄 人不愿干的活------做临时工、卖菜、甚至帮亲戚带过小孩。在同龄人正享受着童年无忧无虑的幸福 时,她已经学会了生存并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曲折;在刚刚步入16岁的花季,她就加入到了外出做工 的队伍,用自已稚嫩和小手和汗水去争取未来的幸福!
1978年,16岁的她便加入了茨坝修建 队,正像花一样美丽的年纪却整天干着与沙、土、泥浆打交道的工作------拌沙粉墙等等,一天下来 灰头土脸。她就是这样跟着这个修建队一步步走过来,直到今天那个修建队发展成集团化企业,而她 也从一名普通工人做到了生产副总监。知道她的人都明白这个结果是必然的-----因为她的谦逊与刻苦 努力,还有她的辛勤付出,使她从未掉过队------厂里每一次培训、考核好都一一参加:仅有小学文 化的她硬是过了《计量统计》、《机械专业技术员》等的专业资格考核。她告诉我,当初学“计 量”统计对于她是种严酷的考验,自己文化浅,为了能过关,她几乎是一有时间就看书,下课时 别人都走了,她还要缠着老师问问题,硬是把自己不苦懂的弄懂。
而学习机械识图与制图更 难,她跟着厂里的老师傅从头开始学:照着实物画三视图以及物放样等,为了尽快学会识图与画图, 她从来不敢偷懒,只要一有空就拼命看图、画图,连晚上的部份休息时间也不放过。功夫不负有心人 ,在众多的考生中,也以98分的好成绩通过了考试,这一成绩甚至是拥有大学学历的人都不容易取得 的。但也是为此,她的视力急剧下降,成了700多度的近视眼,后来生活条件好了,做了眼科手术后视 力才得到了改善。
在2005年、2006年厂里举办的大大小小的学习、培训中,我亲眼见证了她 对待新知识、新学问的热情与勤奋------2005年6月至7月间,厂里上了速达ERP软件管理系统,要会用 这套软件,就要求员工至少有一定的电脑常识和办公软件使用基础才行;为此厂里举办了培训班,而 每次的培训课上,我都能见到她,还有她那本记得满满的笔记本。从老师一开始讲课,她就认真地听 并不停地做笔记,记得很快,但很认真,实在记不了的,她就课后去问明白再记上去,这次考核她也 顺利通过了。之后无论是在ERP操作系统的学习、K#系统学习、还是产品知识培训中,也不管培训的时 间是早是晚、是长或短,她一次也没缺席、更不会迟到或早退。
你能想象现在已经46岁的她 那种学习劲头吗?不管学什么,她能自始至终的听,并能将所有她认为是重点的东西全记录下来,没 有一点儿老职工的骄傲与自满,且一有时间就翻出来看。是啊,也许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特别是学 历高一些的人来说并没什么稀奇的,但对于她来说却真的不容易。
工作中她一丝不苟,虽然 作为生产系统的一位老总,她尽可以大呼小叫地做做指挥,让下面的人去干就行,但还是能天天在车 间里见到她忙碌的身影。她戴着手套和车间工人、同事们一起查找零件更是常事,特别是2006年年初 搬迁新厂后原材料库的清盘工作,她亲看成和大家一块儿加班加点地进行盘点、布置库区,全没有老 总的架子与矜贵。
干过生产管理的人都知道,生产调度工作是个苦差,因为除了要对各生产 相关部门、车间进行协调沟通外,还要对产品、对每个零件及生产工艺都十分熟悉,才能胜任;而她 既要统筹安排整个生产部门的工作,又要亲自上阵搞调度。但就是这样的苦差,她每天照样能干得有 滋有味,每一批合同产品顺利交出去的时侯,总能见着她欣喜的笑容!对此,她常说的一句话就 是-------领头的人都不带头干好工作,其他人就更不会干了。
杨龙兴,给了我步入社会以 来的第一笔感动---------为她历经桑沧后的坚韧、也为她极,赋魅力的人格!这份感动也是我人生旅 途中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!
借此,我要真心向她说声谢谢!祝福她健康幸福!
祝 福方穆集团------事业蒸蒸日上,创滇之锦萃!